师德师风

2019-2020年

文学院 李晓敏——师风垂范 师德铸魂

时间:2020-11-03  浏览:[]

一、个人简历

李晓敏,男,汉族,1983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曾担任汉语言文学1602、1603班政治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而教师,又因为要铸就人类灵魂,也必将是天底下责任最重大的职业。我是文学院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我深深的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党员,我时刻不忘自己“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努力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我坚信,只要我用行动去努力践行,我就能对得起领导和家长的信任,也必将把党交给我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圆满完成!今天,我就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同时,也把我的日常工作汇报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然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坚持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献在前,享乐在后,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体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将学校和学院利益放在首位,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第二,教学工作方面,我刻苦学习,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坚持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求达到最后的教学效果。同时,我利用自己担任的古代文学相关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传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在2017年校党委主办的“全课程育人”微课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2019年校党委主办的“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第三,在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工作。我深知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定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摸排,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对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规划进行不间断的详细指导,大一大二帮助树立目标,大三帮助选择升学或就业方向,大四集中帮助学生尽快就业。具体为:

第四,在自己的科研方面,我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同时,认真探索钻研,并将自己的思考撰写成学术论文,刊发了十数篇学术成果,为学校和学院的科研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关爱学生,关注心灵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培养和鼓励。曾记得,小学我调皮玩耍,老师那严厉的眼神;曾记得,初中我叛逆逃课,老师那焦急的表情;曾记得,中师时为了我安心复习,老师让给我他的办公室;曾记得,大学时为了我顺利考研,老师帮助我搜集大量信息……。我告诉自己,我要懂得感恩,我也必须感恩!师恩,是一种感动;师恩,更是一种传承!后来,我也当了老师,我要把师恩传递,用仁爱让学生暖心!班上有同学生病,当学生给我来打电话的时候,已是晚上十一点,我正哄自己一岁的女儿准备休息。放下电话,我披了件衣服就打的直奔医院。当看到学生头痛欲裂,虚汗满脸的时候,焦急与关切充满了我的内心。学生离家在外,我们这些老师就是他们最亲的人。当时已是深夜,只有住院部的病房,才有值班医生。我顾不得多想,背着学生就跑向了住院部的八层。经过医生的诊断,好在学生并无大碍,仅仅是感冒着风。输了两瓶液之后,终于稍微清醒。这时,已经是半夜两点多。打车把学生送回宿舍,学生们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我知道,我所做的,得到的是安心,而学生懂得的,是感恩!

我们关爱学生,不仅要关爱其健康,更要关注其心灵。记得2016年我刚带学生辅导员,面对的都是刚进入大学的稚嫩面孔。这些学生往往思想迷茫,无所适从。有的对学习没有目标,有的觉得生活迷雾重重。由此,有些同学常常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我们想及时了解这些情况,就得花功夫与学生多交流,做到细心、耐心。

班里有一位同学,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时而好高骛远,时而又丧气灰心。我通过与她的细心交谈,了解到她对写作感兴趣,她所需要的其实只是一个承认和肯定!于是,我鼓励她多练笔、多投稿,并且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她把稿件推荐、刊登。一次次的努力之后,终于,学生的稿件得到了认可,她也慢慢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学习的信心!看着现在朝气蓬勃的学生,我由衷的骄傲。今年毕业时,这位学生给我写信,告诉我正是我的鼓励,让她很快走出了忧郁,重拾信心,我真是无比欣慰、欢心。因为,我小小的关心,可能拯救的是一个迷惘的灵魂!师恩难忘,难忘师恩!我坚信,我的努力和付出,会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师恩,而他们将把这份恩情传承!

2.师德育人,育人铸魂

师德,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对待工作的感情、态度和思想,以及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责任心!我们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行为和道德,产生明显的影响和陶熏。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我知道,只有我自己认真对待工作,我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可能认真对待他的学生。我们的大学,难免有个别的学生迟到早退,我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执行学校的作息规定。比如下午三点钟上课,我要求自己两点四十五必须坐在教室;六点三十下课,我决不六点二十九早退、放行。我知道,虽然这只是工作中极小的点滴,但是我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时间习惯,更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心。只要我们能做到一丝不苟,我们的学生也必将无比认真!

我们关爱学生,更要教给他们清廉的品行!作为学生辅导员,几乎班级学生在校所有的行动,都要经过我的认同。小到平时请假,大到评优入党,学生的成长与评价,都要得到我的鉴定。可以说,辅导员手中的权力,其实很小;但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巨大。于是,这中间就必然会有学生主动和老师接近,甚至找熟人、托关系,请客送礼,希望在评优甚至入党的机会上对个别人特殊对待、照顾人情!这时候,我面临的就是人格的考验和道德的拷问,我的选择是,对这种不正之风坚决说不!为此,我给班级学生制定了严格而细致的考核标准,在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力求全面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评优推荐中,严格执行标准;学生鉴定中,严格据实评价;决不讲人情,决不说假话!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公平的机会,更是一种道德的熏陶!我坚信:通过我们一代代的努力,清廉执教,传递教师行业的正能量,社会必将风清气正,公道廉明!

另外,在日常的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我还十分注重将课程知识教授与学生思想道德熏陶相结合,努力发掘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将其点滴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人生及操守,做好引领作用。这种努力,也获得领导和同学的肯定。在学校2017年举办的“全课程育人”微视频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3.加强管理,营造班风

作为学生辅导员,除了要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以外,凝心聚力,创建优良的班风更是重中之重。我除了定期开班会,安排好学校和学院交给的各项工作外。经常与班委交流,优化工作方式,了解学生心声。班级学生不仅在学校和学院的各大社团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了很多的个人荣誉,为班级争光。而且,还组织了多次义务实践活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最重要的是,在我和班委共同努力下,1602、1603班大部分同学很快明确了自己的考研方向,确定了自己考研的专业及院校,全班同学积极昂扬,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优良班风。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2人入选学校莳英班,并表现优异,刘宇嘉同学还在我的指导下获得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王路正同学获得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底,刘宇嘉、王路正同学分别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我自己所带的1602、1603班在2020年研究生考试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顺利通过复试,被报考院校拟录取。还有很多同学或者考完公务员等待面试,或者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学生能有好的归宿,作为老师,是无比开心的。

4.指引方向,培育英才

山西师范大学是普通二本师范院校,班里有部分学生有感于自己高考失利,往往进入大学后都希望能够大学毕业考取理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不仅为自己证明,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种现状,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紧紧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的考研升学进行全程服务。

从专业选择和院校选择方面,我积极搜集各大相关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在课堂之余和微信、qq等现代交际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尽早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方向。从研究生考试复习准备来看,我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对学生的专业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提高复习效率。研究生考试以前,帮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应考。复试前夕,帮助学生积极准备……

另外,我积极探索,在微信上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翰墨清香”,定期发布本专业研究生考试相关信息及书目推荐、学术论文等信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学术前沿、展示学习成果、师生互动的平台,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

以上,是我做辅导员工作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也是我从事教师工作的日常写照。我深深明白,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它承担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行动起来,以师恩暖心,以师德铸魂。如此,我们的社会何愁没有正能量?我们的民族,何愁不会繁荣昌盛!

三、获奖情况

曾在2016年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2015年在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2017年在“全课程育人”微视频交流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18年被学校评为“模范辅导员”;201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在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