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2019-2020年

文理学院 陈琳——不忘初心培根铸魂 言行雅正潜心育人

时间:2020-11-17  浏览:[]

“一生独爱栽桃李,愿作春蚕吐尽丝”。教师要做追求超越,理想和真理的人,要有默默耕耘、耐得寂寞的伦理精神,在教师岗位上强化自己乐业敬业意识。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体现出给人以心灵启迪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航标作用。“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善于实现人品和学品的高度统一,以“诚信求实、奉献为民的人品以及揩心向学、厚积薄发的学品”成为学生的活教材。这是我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为人师表,贵为典范。

一、爱岗敬业为人师,潜心教导育楷模

(一)注重价值引领,培养健全人格

我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现代文理学院担任辅导员,一干就是十年,与辅导员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时刻谨记着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社会责任就是:把学院交给我的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真才实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各自为伴,行动自由,不受约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为了正班风,树正气,我狠抓行为规范校纪校规教育。制班规班训,并要求学生写下最为欣赏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积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学会求知,规划人生,走向成功,报效祖国”、“爱心、责任心、自信心”三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班纪班风建设。

(二)创新育人模式,助力健康成长

花式打call、温情助力考研学子。在一年一度的考研季,我为即将走上考研战场的毕业生们“花式打call”, 为他们送上关心和祝福。我扮演成“祝福鸭”的形象,为班里同学们表演花式节目,缓解了考研学子的备考压力。与此同时,将寓意“脐”开得胜、马到“橙”功的“助力橙”、姜汁可乐以及一张张写满祝福的树叶明信片送到了学生们手中,同学们收到暖心礼物后备受鼓舞与振奋。

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我在班中发起了“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精心设计合影姿势,纷纷与国旗合影,共同为伟大祖国点赞,通过将爱国之心外化于行,充分表达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精神风貌。

在第49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我组织学生带领解放路学校30余名小学生前往涝洰河公园进行环保骑行活动,小学生们排成两列在道路的中间骑行,大学生们骑摩拜单车在道路两侧,浩浩荡荡的骑行队伍,形成了园区内一道别样“靓丽”的“景观”。骑行过程中,“大哥哥”“大姐姐”们纷纷为小学生们讲解相关环境知识,提出“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倡议,强调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生涯规划,指引走向成功

今年毕业,我着实在学生就业工作上下足功夫。一是加大就业政策宣传,进一步规范就业流程。通过参加学生部对毕业班辅导员的培训,掌握了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政策,熟悉了毕业生工作流程,疫情期间,在指导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班会发布就业信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政策,明确就业方向。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教育,进一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注重就业的全程化和专业化,鼓励学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以及人才短缺的行业就业,调整好毕业的择业定位,鼓励先就业再择业,缩小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截至目前全班考研率达40%,就业率达到58%,毕业率100%,年轻的他们正准备在各自的岗位贡献自己的青春。

二、潜心钻研求创新,厚积薄发建新绩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我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切实抓好抓实全院理论学习思想武装工作。定期制定学院全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做好顶层设计;以“讲堂”为阵地,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理论宣讲;以“网络”为阵地,及时更新思政教育专题平台学习内容、组织网络学习知识问答活动;以“户外”为阵地,设计制作一系列专题理论学习展板;以“会场”为阵地,主动带领全院师生对各类政策及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进行解读。

(二)拓宽阵地建设、壮大主流思想

作为学院喉舌部门的负责人,我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带领部门全体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方面的作用,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几年来,我统筹多种媒体,注重主题引领,形成“大合唱”、出好“组合拳”。部门自成立以来,在我的带领下,由最初的学院官网单一宣传方式逐渐发展到如今拥有院刊院报、官方微信、手机网站、宣传展板、校园广播站、户外发布平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互融合的多渠道宣传模式,构建了学院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大宣传”格局。从“建城”到“守城”,我不断克服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和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圆满完成了每一次宣传任务,刷新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三)创新宣传形式,提升育人成效

在网络育人上,我积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及时更新各栏目内容,积极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占领网络思政阵地;在实践育人上,将自身专业与工作平台相结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新形势开创专题栏目,策划录制“说文话理”专题访谈栏目,围绕教育主题随机采访,让受访者结合自身实际表达感悟,策划推送“拾音”栏目,筛选励志文章,效仿电台模式,使广大师生在聆听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被感悟,策划“映像文理”栏目,在培养师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院报设计出版了“系书记谈体会”专栏,围绕“立德树人”工作展开系列研讨;在文化育人上,她全方位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型校园建设,浇筑时代育人之魂,重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先后打造了48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文化长廊作品,着力打造建设教室文化,将《习近平用典》中的文化典故以书画形式悬挂于教室,开展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教育;设计制作了多个主题的墙体文化。

三、忆往昔硕果累累,展未来任重道远

我所带领的部门先后四次被评为学院年度先进单位,个人也曾获得两次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优秀共产党员和两次省级模范政治辅导员荣誉称号。我策划组织拍摄的党建宣传片《一张“网”的使命》获得2018年山西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我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凝练,论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构建“五育并举”育人新理念》荣获辅导员工作创新专题研讨会二等奖;不断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几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等省级及省级以上媒体刊发各报道220余篇;成功组织完成了两届临汾市旅游发展大会两届祭尧大典“乐舞告祭”环节的演出任务。

我的事迹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扉页上记录着我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内心追求;内容上写满了我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事迹;后记上留下了我努力奔跑、奋勇追梦的脚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