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教学 凝心美育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文卓“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是音乐学院的王文卓,入职山西师范大学近十年。十年的光景让我从一个学术青椒变成了一个风霜入鬓的中年教师。今年,学院把我作为“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推荐给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我感谢学院的肯定和鼓励。现将自己的一些工作状况汇报如下。
一、倾心教学,不辜负学生
细细数来,十年间我教过的课程如下:《音乐美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学》《歌曲作法》《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艺术美学》《艺术学概论》。我的硕士招生方向有两个,学硕为音乐美育研究,专硕为音乐教育。大课教学占据我十年间大部分的教学时间。
在音乐学院上本科生的大课不容易,学生很活泼。怎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是我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化知识为素养和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合格“产品”。我有两个方法,一是撇开书本,让知识回到艺术实践中去,二是走下讲台,让课堂聊起来。随便说不行,放羊更不行,得让学生的思维在聊中跟着我转,还得时不时地问问他们的艺术见解。实事求是地讲,能营造出这样的课堂氛围是相当不容易的。上过我的《音乐美学》课的同学都清楚,我从来不按书本讲,但内容又从来不脱离课本。跟我上《和声学》课得费些心思,因为我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很简洁,书上的字太多,课下自己可能找不见;和声作业需要在钢琴上弹出来,得听听效果如何,得向作曲家学习。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曲式与作品分析》课,靠说教改变不了这个状况,解决办法是拿他们熟悉的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在演唱演奏中从感性体验走向结构分析,最终提升他们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审美创造力。
我经常给研究生们讲,研究生得有个搞研究的样子,什么是研究的样子?踏实地读书写字就是搞研究的样子!可是,让以技能训练起家的音乐学研究生读起书来谈何容易。快乐地读书是不可能的,得逼他们去读,因此我把课堂留给他们。《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是我到了山西师范大学工作后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知识面很宽,涉及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我的课堂有三个环节:汇报、提问、点评。点评很关键,不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生会说老师偷懒,时间久了就会臭名远扬。点评是启发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的重要环节,十年下来,很多学生在我的《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课上获得启发,辅助于他们的学位论文写作。
老师得琢磨学生,教学设计永远都具有特殊性。学生琢磨透了,课堂就活起来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他们的青春年华!
二、向美而生,聚力科研
教学与科研不能分开。我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努力地写论文,入职山西师大后,共发表28篇学术论文,个别论文发表在了《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重要期刊。我的学术兴趣是多方面的,近年研究集中于音乐美学与分析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社会学美学、审美人类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等科研机构进行了合作,参与他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什么是音乐分析美学?》《生态聆听与生态审美》《区隔与流动》《外观情感论的要义与批判》《论身体化的音乐审美经验》等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对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艺术教育及美育也是我不断努力的研究方向。2019年,我开始参与普通高中艺术教材的研制与编写工作,担任《艺术与科学》及其教师用书的主编,已在全国投入使用。2024年,我开始主编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师教学用书,今年9月出版。几年的教材编写过程,让我充分认识到美育工作的重大意义,也让我不断地检视自己的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音乐教师教育如何与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衔接起来,是我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识到,在素养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通过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来调整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拓宽视野,走向社会实践
今年6月,学校党委派我到吉县柏山寺乡大庄村参加扶贫工作,我获得了一次提升自己科研能力及服务社会能力的机会。在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背景下,积极投身于乡村文化发展事业中,将拓宽我的学术视野,丰富我的人生阅历。
两个多月以来,我不断探索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的路径。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层面,通过积极组织乡村文艺活动、参与乡村环境治理与改造等,我感觉到乡村文化可以给予我无限的学术灵感,是我走出理论象牙塔,保持知识鲜活性的重要途径。能将自己的学识奉献于乡村文化振兴,我感到光荣和自豪。通过乡村工作,我逐步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新时期大学教师的应有职责,学术研究及教学应该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社会实践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提升育人水平的可行方法。在两个多月中,我不断思考如何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乡村振兴事业紧密关联起来,我引导我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上向乡村文化靠拢,这一方面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体系性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教师的基本思想准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正自己的心、言、行。十年来,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我将加倍努力,为学校及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