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 2025年 >> 正文
2025年

程留永-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5-09-08  浏览:[]

十载春华秋实梦,一件教书育人事

--------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程留永“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程留永,自2015年初入职至现在,这已经是我在学校工作的第11个年头。这些年来,我始终怀揣对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热忱,努力践行“师范”学校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他以自身言行作表率,始终将学生成长放在首位,积极投身教学模式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价值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观念;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提升,将量子前沿的成果与本科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秉持教学相长理念,做学生引路人的同时,也做他们的同行者。

一、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自入职以来,我主要讲授本科生《光学》、《专业英语》、《普通物理实验(四)》和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等课程。物理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探索世界的钥匙。随着物理学原理的持续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物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针对物理系本科生《专业英语》课程“重基础、轻应用”的问题,我从物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考研深造和入职中学教师两个方向出发,从课程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基本物理原理之外,以前沿学术场景为载体,增加物理科研文献学习和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模块。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我获批了山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在此项目资助下的一项研究工作发表在了国家级期刊《物理与工程》上。

在研究生教学中,我依托主持的山西省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积极实施协同授课制和探究性课堂,打破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等学科壁垒,联合学院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跨学科领域教学。根据教学实践和实施成效撰写的教研论文《基于合作教学机制的探究型现代光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发表在国家级期刊《工业和信息化教育》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得到多所高校物理学相关课程教师的肯定和采用。

二、在科学研究训练中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物理学科的魅力不仅在于理论之美,更在于其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如果说课堂是人才培养的试验田,那么学科竞赛就是练兵场,科学研究就是试金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作为学院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负责人,多年来带领指导教师团队对竞赛模式进行了系统性革新,建立了覆盖物理学科全年级的学术竞赛培养和选拔体系,带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探索了100多道开放又有趣的物理问题——“你知道怎么抛可以使装有少量水的瓶子更容易站住吗?”“你知道如何投掷一张扑克牌让它飞得更稳更远吗?”指导本科生从题目解析、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实验验证、误差分析到学术汇报和回答提问的全过程科研训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素养,而且对考研学生的面试和未来的科研都大有裨益。近年来,我们的学生团队先后斩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 1 项、三等奖3项;山西省物理学术竞赛特等奖(冠军杯)3项、一等奖5项。许多参与过物理学术竞赛的学生考上了“双一流”院校的研究生,并且在硕士和博士就读期间做出了出色的科研成果。

在研究生的学习指导中,我坚持“放手不撒手”的指导原则。在不够宽裕的科研办公条件下,课题组坚持每周定期召开研究生组会。在组会上,我认真听取学生汇报研究进展,无论是有效的数据还是失败的结果都和学生详细讨论。“在求学的路上,老师总是积极为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解决文献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生活中亦是如此,每当我烦闷难解时,老师总是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地开导我,为我拨开心中的乌云。”学生在毕业论文里写下的这段文字描述了我和研究生相处的日常。截至目前,我指导的研究生已毕业5人,在读期间发表了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5篇, 2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A发表论文,2名学生考入“双一流”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三、在教学相长范式中做学生全面成长的同行者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催化剂。我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同行者”,既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在和学生的对话和反思中滋养自己。

在师范生教育实习中,我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一次次地向学生们强调“站好讲台是第一要务”,要求实习生提前撰写详细的教案,在光学实验室模拟课堂,通过试讲合格后才能进入实习学校。我会在模拟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打磨教学语言,设计板书和实验演示的动作。这些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教学技能,也使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在学生考研路上,我也愿意做他们的“导航员”。物理专业每年的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都排在学校前列。每年9月和10月份,很多学生会联系我咨询考研规划,我通常是根据不同学校的优势研究方向,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推荐报考院校与研究方向,再帮忙联系在读的学长学姐为备考的学生答疑。每年的考研初试成绩出来后,我会以一名研究生导师的视角指导参与复试的同学如何做好面试。顺利被录取的学生同样会将自己的实战经验和结果反馈给我,这些反馈又可以帮助我去辅导下一年的考生。

在自身科研领域,我聚焦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理论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山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等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担任Adv. Quantum Technol.、 EPJ Quantum Technolo.、Phys. Lett. A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我喜欢将量子前沿的成果与本科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滋养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可以让课堂始终充满生命力。

十载春华秋实,一件教书育人。我在物理教育的园地里播种希望,也收获成长。物理的世界广阔无垠,而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拥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能力。我愿意以知识为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以创新为火,点燃学生思维的光;以陪伴为桥,与学生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