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 2025年 >> 正文
2025年

周国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5-09-08  浏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山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国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国伟,2018年获山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1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7月至今在山西师范大学工作,工作7年,始终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一线,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潜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守学术规范,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一、以生为本,尊重学情,主动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本人担任研究生《低维功能材料与技术》、本科生《功能材料概论》和黄昆英才班《半导体材料制备与表征》等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全过程。注重思政教育融入,如在讲授超导材料时融入赵忠贤院士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让学生体会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在科学家精神鼓舞下,教授学生中50余人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读硕,20余人通过申请考核制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顶尖高校读博。

担任我校唯一学术型精英班——黄昆英才班指导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介绍半导体工艺“卡脖子”问题,还带领学生到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先进永磁材料与技术省部协同创新中心实地参观,了解制备、表征和封装技术,激励优秀学生投身科研。两届毕业生中,18人获推免保送至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测评名列前茅,参与“三全育人背景下的薄膜科学与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等教改项目2项。

二、以理说理,融理于情,积极进行课堂思政探索

本人担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辅导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莳英学院黄昆英才班指导教师。2023年获山西师范大学“模范辅导员”及“莳英学者”荣誉,2025年获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作为21级硕士辅导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教育方针,依据相关规定开展管理工作。每学期组织新学期讨论会、主题教育班会、安全教育专题会、心理安全排忧会、评优评先会等。通过班会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范行为、增强凝聚力,改善学生焦虑情绪,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透明选举评优。班级同学获国家奖学金7人,校院级先进13人,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7人、校级7人,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00篇,申请双一流高校博士15人。本人因此获2023年度模范辅导员荣誉。

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为入党积极分子讲授党课。支部现有成员72人(正式党员58名,预备党员14名)。按党委部署,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近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研讨党的纪律建设地位作用及处分工作原则。带领支部成员参与学院科普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等工作。

担任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协助维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安全。协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导进行博士点申请与建设,于2024年成功获批,使学科具备本硕博完备培养体系。在“三育人”方面做出成绩,未来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贡献力量。

三、以研促学,研培相合, 努力提升科研能力素养

本人围绕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结磁电性质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合作交流专项—区域合作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1项、其余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累计获批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在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 Nat. Mater., 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 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60篇(责任作者30余篇,一区10余篇),授权专利3项,任山西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基于本人突出的科研能力,2023年受聘为校内第六层次人才,并于当年完成考核,2024年受聘校内青年拔尖人才。

恪守学术道德,寓知识传授、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于育人。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获山西省/山西师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7人,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国家奖学金3人,进入双一流高校读博2人,指导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5人。

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制定学院——楼层——教师——学生安全责任制及系列管理制度。开展消防培训、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成立学院安全委员会和“研究生安全宣讲团”,对北区2号教学楼所辖区域网格化管理。在一层大设备实验室增设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并关闭消防喷淋管,在使用危险气体实验室增设专用气瓶柜和气体报警器,完成高温实验室空调配备。结合安全检查及整治专项行动,全面自查全院实验室,针对隐患补充修建、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整改。保障教学科研顺利开展。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看到学生因我的言行而转变、提升、超越,成为校园优秀学子、社会栋梁,深感欣慰与成就。这份收获鞭策我继续前行,时刻注重言行,提升素质,潜心育人,奉献社会!

关闭